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仰视母亲》读后感

时间:2023-12-24 20:45:53
《仰视母亲》读后感[本文共4968字]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一队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手拉着手用稚嫩的童音唱着这首也许是今天上课时老师刚刚教的歌,一步三摇地晃到了我面前。这时,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故事从“我”对母亲的埋怨开始,埋怨母亲不擦汗、打扮得太土气的我一日帮妈妈扛喂牛用的苜宿草,却发现每日母亲扛的东西是那么重,根本来不及擦汗,也不能换那种时髦的衣服,以免弄脏。这时,“我”陷入了对妈妈的愧疚和回忆之中……

所有母亲都是平凡的,但是所有母亲都是伟大的。在“我”回忆的两件往事中,其中一件便是母亲背着“我”走偏僻的山路到舅舅家,遇到了狼,在妈妈力气耗尽的那一刻,狼眼看就要追上来的那一刻,妈妈把“我”包裹在怀中……后来,“我们”得救了的事。所有的妈妈看起来都是那么软弱无力,而我们却不能那么说!在狼来的那一刻,表面上柔弱无力的母亲却勇敢地抱住了“我”,我想,不只是这位母亲,任何一位母亲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毫不犹豫地保护着孩子的!

当母亲离开我们的时候,总是那么让人心酸。妈妈离开了,她把爱毫无保留地给了我们,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却对她付出的很少很少。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鄙视我们的母亲,我们那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的母亲。母亲可能是弱不禁风的,可能是十分强壮的;母亲可能是十分温柔的,也可能是脾气暴躁的……每个人的母亲都是不一样的,可是,她们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是一样多的,她们无论怎样都会用柔弱的身躯为我们铸成一块丰碑、撑起一片晴空!

第二篇:《仰视你,北大荒》读后感

本文作者:王毅翼 好范文原创投稿

农场机关组织学习了报告文学《仰视你,北大荒》,该文章反映了北大荒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已由昔日的荒海,成为了现在的中华大粮仓。北大荒神奇,北大荒人伟大!我们更为自己能是一名北大荒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人民日报》是当前我国最权威、最重要的中央媒体,这篇文章的刊发对于黑龙江垦区来说,具

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这即体现了国家对北大荒、对北大荒人民的重视和关怀也体现了国家对北大荒开发建设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认可同时更体现了国家对垦区当前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突出城乡一体跨越发展宏伟战略的支持和期望。

该篇文章表达了的宏大主题,对北大荒历史、当前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理性、深邃的概括、总结和剖析,对有关北大荒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战略性定位。文章以宏阔的视野、深入的探析、感人的事例,再现了北大荒可歌可泣的拓荒历史,肯定了近年来垦区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镌刻了英雄辈出的北大荒群体,颂扬了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文章叙事大气磅礴,流畅而又饱含激情,以个体的鲜活视角和变迁折射史诗般的庞大画卷,以多种表达手法的准确运用树立生动的北大荒形象,让读者始终随着文章的情节而充盈着感动、振奋,让工作在机关的干部更明确和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我们承继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立足现实,续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正视差距,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已有,实现垦区发展的新跨越。

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艰苦努力,垦区已经积淀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厚的精神资源,在新世纪新阶段,把垦区的事业发扬光大,继续推向前进,是我们当代北大荒人肩负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从明年开始,我们将步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时期,垦区的现代化建设将翻开新的一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突出现代化大农业和城乡一体化两大重点任务,建设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和域外垦区,完成“实现跨越”、“奋力超越”、“追求卓越”三步走百年垦区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垦区跨越发展的百年梦想,就需要我们牢记与生俱来的责任,作为中国农业“国家队”的使命和自觉,开创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垦区发出的新号令,是北大荒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担的新使命。我们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加强战略思维,在国家战略中全面准确把握现代化大农业的深刻内涵,在全省大局中精心谋划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发展路径,努力探索一条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支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我们一定要在大的历史变迁中有大格局观,以博大胸襟和卓越的战略眼光抓好场县合作共建,以有限的政府职能履行好无限的社会责任,为未来拓展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有为的创新精神,突破现行体制等方面障碍,克服困难,乘势而上,坚定为垦区经济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篇:《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读后感

《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读后感

李梦乐

人生如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路不可能平坦却是蜿蜒崎岖的。在路上你总会遇到许多碍眼的障碍物,你会一次次的跌倒,而放弃与爬起的选择取决于自己。所以说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命运,人生的道路是由自己开辟的,生命的伟大与卑微也是由自己决定的。

上个月,妈妈带回一本书,书名《这个世界无须仰视》。我觉得挺有意思便一把抢了过来。这个月的目标再次明确,我将利用这本书spendtime【消磨时光】,去细细感悟人生,体会本书作者王庭德的人生故事——一个侏儒青年的奋斗之路!

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我便读完了这本书,不知是哪里来的毅力,我竟头一次为了读书废寝忘食。也许是因为书中的故事太精彩;也许是因为主人公太坚强;也许是因为灾难一次次降临;也许是因为王庭德接连不段的用信念战胜困难;也许是因为他顽强拼搏、自食其力的感人事迹;也许是因为他的路上好心人太多……总而言之,这段时间我爱上了这本书,甚至忘了自我。从心底里由衷的敬佩王庭德!

王庭德出生于1981年,是患有先天性侏儒症、身高只有1.20米的残疾青年。他曾在童年时受尽(来自好范 文网WWW.)凌辱;他曾无钱上学,天天趴在中小学教室的窗台下偷听老师讲课;他为了筹集学费曾课余时间在山坡上挖黄姜、刨构树皮、砍青竹、砍柴,常常由于体力不支不是摔到沟里就是昏倒在山坡上;他曾为了生计,当过洗碗工,卖报郎,当过乡村报道员,摄影师,也做过打字员和网管;他曾为了自己的文学梦想被人嘲笑过、拒绝过,日子极度艰难时他也自杀过。但他从未自暴自弃,一直都是跌倒后不但不气馁还以最快的速度爬起冲向自己的梦想。他最终还是亲手为自己插上了翅膀,实现了梦!

至今,他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篇13万多字,新闻、通讯类稿件700多篇,2014年加入省作协,并获得陕西省残疾人优秀作家奖。2014年加入中国乡土诗人协会,2014年当选陕西省残疾人作协副秘书长,《文化艺术报》特约记者,安康市作协代表,旬阳县残疾人自强模范。是的,他做到了!他如愿以偿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就使勇敢与坚强!即便如此,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热心肠,从不骄傲清高:她激励一位在车站乞讨的女孩找到了自尊和方向。 2014年,他曾带头捐款和走访调研,采写了《13岁女孩患肾炎,渴望援助献爱心》的通讯稿,在《安康日报·科教周刊》的帮助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救助了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青岩小学五年级的肾炎患者龙岗林。他支持无腿青年徐礼根安装假肢。为汶川、玉树地震以及安康“7·18”洪灾捐款,为茨沟镇烫伤儿童张文俊献爱心……这就是他,低调善良而伟大。

陶铸曾经说过:“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颐和园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而我恰恰认为王庭德就是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敬佩,去学习!

我没有华丽的语言去赞颂他,却从心底里冒出这样几个字:“我为王庭德我县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我相信仅凭这样一句话就可以表达我对他发自内心的敬意。

第四篇:我们在仰视着你

我们在仰视着你

我不知道一杯咖啡的氤氲能持续多久,值不值得去回味? 我不知道一闪烟花的绚烂能持续多长,值不值得去守候? 我不知道一场幸福的美好能持续多远,值不值得去追求? 我不知道,也很难知道,莘莘学子对财大温情的那份依恋有多深,但是,我想是,永远…

——题记

我们在仰视着你,财大。从激动地收到财大庄严而沉甸甸的通知书时;从第一步迈进财大时;从驻足每一栋红色大楼时;从穿梭于陆陆续续的上课人流时;从畅游图书馆的书海时;从感叹于众牛人间的比拼时;从享受于一片樱花烂语时…所有的所有,都掩饰不了,财大,你的魅力。

我们在仰视着你,财大。从财贸学院到现在的财经大学,你风风雨雨也走过了60个年头,今年又迎来了你的生日。19个学院簇拥在你的怀抱里,就像儿女一样争先恐后地祝福着母亲。

我们在仰视着你,财大。就大半年的生活,你的臂弯里,融入了我们太多太多,同时也包括了我自己的小小世界…

还清晰记得新生开学,院领导为帮我弄贫困资助在大热天辗转校学生处与院大楼时的汗流浃背;还记得平生第一次面试学生会,自己那样青涩、紧张和学长学姐们那般亲切而温和的安慰与鼓舞;还记得

第一次辩论赛,自己与队员们舌战众人时的披荆斩棘与酣畅淋漓;还记得院里选优秀团干,部里学姐把名额让给我,为此感动得哭得稀里哗啦时;还怎么会忘了院拓展训练,大雨倾盆下大家顽强互助的身影和雨水掺杂泪水的微笑与欣慰;大家为运动会健美操练得腰酸背痛而照样苦中作乐时;为五四文艺汇演动作不到位挨老师骂时,大家暗地里撇嘴使脸色的其乐融融;记得第一次写策划时的纠结和第一次拉赞助累得满脚水泡却仍处处碰壁时的强烈抱怨;还记得每天打完早操卡卡后“疯狂英语”众人的大声朗读,来见证者“未来是梦不是梦,称称汗水有多重”的坚毅时;还有在图书馆里老鼠般窸窸窣窣吃东西而偷看别人脸色时的尴尬和犯罪感;还有男生对自己表白时的小鹿碰撞;还是和朋友小吵小闹时的郁闷…

一切的一切,都好像一场梦,梦得很美妙,却又真实的触碰得到每一根神经。也许这就是所谓大学无华,我只能用这样平实的口吻,简单的字句来填写我的财大生活点滴。

身为财大你怀中众小草的一棵的我,和大家一样平凡而真实,你却给了我们成长的舞台,见证着我们破茧成蝶前的不懈挣扎,在你这片绿油油里,我们在仰视着你。

毕竟我们还无法深刻体会“今夕年华似成陀”的悲伤,体会不到“流年经传,带走了落雨尘埃,还是留下了丰碑记载?已然回首,夕阳西下,青春岁月何时再究?”的无奈。

从t恤衫走到羽绒服再到t恤,从香草冰淇淩走到火锅再到香草冰淇淩,作为即将告别大一的我们,“蓬勃”这个词已经成过去时,而

迎来的却是对未来的另一种挑战。似曾充满希望而发亮的眼睛,也终于在慢慢深邃…在这青葱的年华里,在这令人憧憬的象牙塔里,我们不甘于手上那条清晰的命运线的摆布,不甘于让那张扬的青春陨落在平凡中凋零掩埋。是的,我们正奋斗着,我们正期盼着,期盼着为财大绘添更绚丽而浓重的一笔。

我们好比小小向日葵,一拨儿接一拨儿,在这满满的金黄里,默默然仰视太阳一样注视着财大,紧紧着向着她,热切的向着她,在她的照耀下、指引下,警记“好学笃行,厚德致远”,然后茁壮,结籽。

祝福我们的财大!

第五篇:《母亲》读后感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

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从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示威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从文学技巧的角度看,《母亲》以一个母亲的改变为脉络描写振奋人心的革命。这使得小说更贴近读者,使读者感受更真实,更深刻。这一做法有着相当大的效果,它使小说情节更紧凑、引人入胜,并使革命显得更人性化。

记得小说的最后一幕。母亲在人群中呼喊着散发传单,向人们演说。宪兵扑上去毒打母亲。不屈的母亲高呼:

“复活的灵魂——是杀不死的!”

“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默认推荐相关范文:

母亲读后感

《母亲》读后感

母亲读后感

母亲读后感

关于母亲的读后感

《《仰视母亲》读后感[本文共496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