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亮孩子内心的“微光”
一缕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悄然洒在新绿的嫩芽上,暖意四散。品一杯香茗,思绪慢慢散落开来。来到杨家畈小学已经是第三个年头,这三年可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初次来到杨小的时候,我还是非师范出生的一只雏鸟。不知道如何带领学生,也不知道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只是捧着一颗心走进课堂,但常常收获甚微。记得那时每晚会花很长时间去找各个版本的教参,去看优秀名师的课堂实录视频。课堂上的每句话都要细细斟酌,甚至话与话之间的衔接过渡语也都会逐一写在纸上。那时候我也经常请教资历老的前辈们,却常常听到一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是,新的一天面临着一群嗷嗷待哺的学生时,最快的方法还是“博采他山石,琢为自家玉”。只要没有课的时候,我就会揣着听课本去听老前辈们的课,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教。第一年的时候学校发了一个黄色的继续教育本,我的听评课密密麻麻记了满满一本。另外自己私底下还有一个本子,专门记录每次听评课之后的精髓所在,也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讲课理念。
今年更是我教学生涯的第一次挑战——班主任,那时候只是听一些老前辈们说,要想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经历班主任的历练。当时的我,幼稚的认为只教好书,组织好课堂教学就是一名称职的老师。可是却忘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根本呀。也时时在问自己,当时选择教育行业的“初心”什么?——那便是要从教学中让学生和自己都收获满足感和幸福感。
有时候我们走了太远,竟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那天,去听我校语文老师尹文老师的公开课《钓鱼的启示》,让我重新审视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我相信若干年之后的某一天,一定有学生能记住尹文老师这深刻一课,因为她不仅仅教授了孩子们书本上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将一种道德约束力在孩子们心中深深地留下了烙印。让学生们在未来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时,心中有一把“道德的标尺”来衡量他们的行为,未来才会走得更踏实,更稳健!
教育有时候就是一种引导力,教师就相当于她们的引路人,你往哪边引,她们就往哪里走。班主任则更像是孩子们的妈妈,朝昔相处间与孩子们接触最多,了解也最深。特别是今年我们杨小“家访访万家”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更加深入的走进孩子,走向孩子“心的方向。”
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是一片宁静的海,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会在这片宁静的海里掀起一阵海啸。记得开学第一天,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她安静的坐在最后一排,无论老师说什么她都是一副蛮不在乎的神情。当时就觉得这个孩子不一般,看了下她往年的成绩,发现孩子成绩也不是特别好,而且对待什么都是满不在乎的样子。有时候找她谈心,她也是不言语,默默地不说话。直到今年的“家访访万家”活动,我才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母离异了,孩子是父亲一手带大的,且父亲经常在房县打工,平时就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一日三餐,都是父亲给的零钱在外面随便吃一点,有时候吃一碗面,有时候买个包子。当知道这个情况后,我的内心很震撼,也很是自责,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了解到这个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和各科老师协商后,我们四(五)班的语数外老师一起来到了这个女孩的家,为她亲手做了一顿饭,让她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那天大家坐在一起吃饭,毫无拘束感。不像是师生,更像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我想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爱,感受到那缺失的久违的爱。
那天家访后的一天下午,从来都是酷酷的不爱表达的她,来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余老师,这个是送给你的礼物”,说完便飞快的离开了办公室。等她走后,我打开一看,一个透明盒子里面装的全部是一颗颗手折的小星星,外面用松紧带系了个好看的蝴蝶结。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心似乎被一种柔软的东西触动了,有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在我看来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一件事,但是却点亮了孩子内心的光亮。
那一次,同事开玩笑说“班主任也是官,不过是最小的官”。但是我却想说,班主任也是主任,她虽然小,但是却承载了48名家长的期盼和48名学生的未来,官虽小,但肩上的责任却任重而道远。
时光飞逝,那天走在路上,我看到了去年带过毕业班的孩子们,调皮的在路上和我打招呼,看着他们明媚的笑脸,似乎想到孩童时代的自己,也常常是老师口中的“调皮蛋”。日常被班级琐事缠身的我们经常会苛责孩子的玩性和调皮,其实当你静下心走进他们的时候,却发现她们内心是多么渴望被理解被爱,所有问题孩子的出口都是爱的缺我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做一个“点灯人”,让每一个在阴暗角落里的孩子都可以感受到那一束光亮,因为你不知道哪个孩子会因为这束光而走出黑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会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心去做每一个孩子的“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