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有效创新教育的实施(精选多篇)

时间:2024-07-03 22:49:02
小学语文有效创新教育的实施(精选多篇)[本文共13151字]

第一篇:小学语文有效创新教育的实施

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那么,怎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浅谈一点浅陋之见。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微笑常带入课堂,富有情感教学,语言亲切自然,趣味盎然地启发、感染,能积极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课堂重鼓励多表扬,放下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的高架子,勇于蹲下身来和学生平等交流,真诚喜欢每一个学生,为学生付出真挚的爱,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时刻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有三个“欢迎”和一个“允许”,那就是“欢迎质疑”、“欢迎与老师不同的观点”、“欢迎与同学不同的见解”,“允许回答问题出错”。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有完全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记得在一次上课前,当我精神焕发站在六年级教室的门口准备上课时,上课的预备铃声已响起,教室里却仍然是闹哄哄的一片,学生一个个激动异常,议论纷纷,没有半点停歇的意思。原来这个班在文明班评比中,未能评上前三名。我当时没有像往常一样,把脸一沉,大声呵斥:“安静!”,而是微笑着站在门口耐心等待,当学生反应过来,歉意地回到自己的座位等待我发话时,我对他们说:“看你们刚才的样子,一个个都是好样的,懂得与集体荣辱与共,不过,想要在学习上取得胜利吗?我们现在该做什么?”学生齐声响亮回答:“上课!”那节课,学生尤为认真,个个敢于发言,这使我明白,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能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浓郁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也就有了动力的支持,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具有创造潜能的学生一般表现为淘气、顽皮和不受约束,所作所为不符号常规,常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教师就要善于正确引导,不要动辄指责,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不同表现,尊重学生的独特学习感受,使学生不会因错误而尴尬,语文课堂真真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二、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创设创新教育情景。

创新思维不是人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经常训练而形成的。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生字新词的学习,还是课文的阅读,或是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在教学内容上都是丰富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创设创新教育情景,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设计日常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上,我常做到:

1、语文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贵在疑,思起于疑。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思考:苹果只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飞?这决不是别人给了他指点了方法的,而是质疑习惯的结果。所以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体,在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差异的基础上,首先我十分注重鼓励学生发问,诚恳得欢迎每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其次是加强语文多种方式的读书活动。学生在读书时,大都是展开想象的翅膀,浮想联翩,形象迭出,恰如有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读中,广泛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次就是给予表现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林海》一文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教学环节:在描写兴安岭的段落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学习兴趣高涨,由于是学生有权决定讲自己爱讲的、能讲的,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有的画画,有的排演了课本剧,有的把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填写成歌词来演唱,有的当上了一个小导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把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的美描绘得如诗如画,使我大开眼界,我不由得赞叹: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无法估量!

2、语文课堂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创新心理。

创造最危险的敌人就是胆怯。因为胆怯往往会无情地折断学生想象的双翼,磨灭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为了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造,我在语文课堂上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的体验中,帮助他们克服胆怯的心理,积极大胆参与创新活动。例如,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开展朗读、背诵、书写、听写、写作、讲故事等比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潜能,表现自己的才能。例如我在教《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时,这一课优美的词语较多,我就举行优美词语说话比赛。我随意让学生运用优美词语来赞美家乡长沙的美,看谁用得多用得好,这富于挑战性的做法,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又使学生创造性地积累了词句。

三、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不少的教师不敢放手,引得多,导得细,甚至整个课堂都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有的甚至只需要学生回答“是”或“不是”便可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方式, 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思想。” 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个体差异,学生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有的甚至出现出乎人意料之外的。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给学生之间提供了更多交流讨论的机会,在学习互动中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构建知识新的更深层次的不同的理解,学生在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产生创造的火花。

那么

,语文课堂怎样有效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呢?

1、分好组,选配好小组长。

合作探究学习是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在小组的搭建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来分组,形成互补型合作团体。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以学习内容而适当安排,可以是2个人的小型组,可以是3——5个的中型组,也可以是更多人组成的大型组。每一组的成员组成是动态的,不固定,常常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创作有新鲜感,更重要便于学生接受更多同学的新观点和影响。

2、引导好讨论。

小组讨论是合作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重点、有选择地对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避免一些形式、无效的合作探究学习,还要避免少数优秀学生垄断课堂合作探究的局面,多给想说 ……此处隐藏8862个字……师首先应该在探索知识的方法上对学生持之以“导”,在学生掌握了已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再放虎归山,让学生放开手脚去探索,教师只在必要时扮演“导演”的角色就够了。如在教学《第八次》时,我们就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改写。而教学《卧薪尝胆》一文时,我们则可以让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续写。

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无数成功者的事例证明:兴趣是引发创新的先导,他们的成果、成就无不由兴趣而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无论是课堂上的训练题,还是课后的巩固;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教师都应在“兴趣”上做文章,都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在听说读写思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优化教学过程,运用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说:“ 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能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这就是教学的潜力所在。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运用高超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从而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的伟大不在于力量而在于技巧,在于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于教师对自己课堂的不断反思,这是优秀教师创新教育的成功所在。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维创维

课堂教学创新的目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为此,教师首先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多

种思维训练。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多种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内容创新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能够打开视野,赋予一篇老课文新的时代感,引导学生去探究詹天佑的创新精神,以及他创新精神的来源。在学生的不断探究中,感受到詹天有之所以能有这样伟大的壮举,是与他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分不开的,他的创新来源于他拳拳的爱国之情,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严肃认真,实地考察的工作作风。最后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只有创新,人类才能进步。人类需要创新,创新是未来社会的主题曲!

3、设计创新。

小语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也就失去了再去研究学习的兴趣。所以,为了让学生能积极地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学习任务,在这些内容的处理上,教师要注意于浅处深问,于无疑处激疑,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思想,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励学生思维,撞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阀门,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如教学《穷人》这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加上课上交流,基本上弄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讲的是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表现了她善良、帮助穷人的品质。他们觉得很容易,沒有什么再思考的了。这时,可以启发学生继续于无疑处来生疑,设计这样一组提问:“对于用《穷人》做题目,你是怎么想的?这篇课文重点写桑娜,为什么又不以‘桑娜’为题,而用‘穷人’为题呢?谁能从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和事情上去理解?请同学们再好好想想。”这样一问,学生一下子又活跃起来:“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内容啊!我要把它弄清楚。”学生的好奇心马上涨涌起来,又积极地去思考,去讨论。这样“无中生有”,突破定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品质,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实现思维的创新。

(1)建立平等关系,让学生敢问。课堂中的自读、自悟、自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重中之重。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深厚的师生情谊是营造和谐自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作到热爱、尊重、理解学生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沉浸在一种民主平等、友爱和谐的氛围中,心理上处于一种健康向上的状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意识不断强化,才会敢于质疑,勇于发问。

(2)发挥教师的作用,让学生会问。首先教师转变角色,走下“神坛”,由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和点拨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好”、“问得妙”。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开端,也是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标志。有了疑问,才会产生自主探究的浓厚兴趣

4、形式创新

要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运用以现代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把学生从学校和课堂这个固有的领地解放出来,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多的最新消息,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吸引力,从而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滋生出更多的创新激情和灵感。

五、组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创新空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科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增长实践能力。因此,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仅立足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课外延伸。教师完全不必“照本宣科”,而要活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不断从课文延伸辐射开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使学生获得创新的源泉。

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感受敬老院的生活、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地开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拓宽学生创新的空间。这样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义务劳动、主题教育为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联系、自己组织,把读书学习、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统一起来,在自主实践中既培养了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六、 利用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的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而更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每个方面,师生共同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要尽力为学生铺设学习成功的阶梯,提供学习成功和探索创新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如果能对学生每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以支持和鼓励,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因而创新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育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必须把实施创新教育放到战略的高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会在我的语文课堂上,继续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不懈地探索、追求创新教育新路,自觉从整个教育目标出发,审视和设计自己每一次课堂教学行为,真正挖掘所有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语文有效创新教育的实施(精选多篇)[本文共1315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