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高中资助工作“怎么看怎么办”大讨论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14 20:48:43
高中资助工作“怎么看怎么办”大讨论心得体会[本文共2354字]

高中资助工作“怎么看怎么办”大讨论心得体会

【关键词】国家资助教育公平政府道德

【摘要】

2010年9月,《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下发,标志着国家从制度层面建立了针对普通高中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体系。我国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公平问题关系到贫困孩子的命运前途,关系到国家的尊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但是在实施中却乱象频生,平分、挪用、审核不严、假证明、吃回扣等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使得政策方案到政策目标的实现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保证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实施,促进教育公平更好地实现,我认为应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政府是公平的保障。

相对来说,最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应该是学生所在村政府,学生所在的村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应该是可信的,也是应该作为学生贫困资格的重要依据。但是事实上,贫困证明的可信度是值得怀疑的,村长和学生家长都是乡里乡亲的,不需要出钱的顺水人情很乐意做,有些学生家长即使托熟人找关系也要开些水分比较大的证明,导致了学校假贫困生证明越来越多,真假难辨,给班主任贫困认定带来很大难题。政府的不公平是导致贫困资助不公平的重要原因。最大的不公平不是金钱的多少,不是人脉关系的强弱,而是规则的不公平。如果一个政府制定了规则却破坏规则,怎么能维护社会和谐呢?国家贫困资助的公平,正是教育公平的体现,而政府是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主体。所以地方政府要极力监督保障资助证明的有效性,努力保障教育的公平。基层政府组织必须将受资助名单在村内公示,对违背政策弄虚作假的行为和个人予以严惩,体现公开公正公平。

二、学校是公平的起点。

所谓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然而伴随着资助力度的增大,利益的趋动使得部分学生对获得资助的竞争越来越来强烈,出现很多人情户、关系户,而真正的贫困生却没有得到资助。这就造成了资助的极大地不公平,也失去了国家贫困资助的意义。

资助的不公平,一方面导致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接受教育,无法改变他们的人生。另一方面,贫困生往往会自卑,懦弱,不合群,对社会的不公平待遇会有过激的行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罪恶的种子。罗伯斯庇尔说过:平等是各种善的根源,极度不平等是各种恶的根源。学校教育是爱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在班级树立公平,弘扬正气。

在农村普通高中学校,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村,家庭经济状况都差不多。走进高中的学生,尤其是女生,自尊心强,好面子,即使家庭真的贫困,也不会穿的很差,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学生都在学校吃住,如果只是从衣着、穿戴、用品角度衡量学生的贫困程度,很显然是片面的。

班主任是与学生朝夕相处最多的人,是最了解学生情况的,尤其是对刚入学的新生,要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摸底排查,把好学生贫困生公平的第一关,使真正贫穷的学生拿到助学金。班主任在贫困资助过程中要做到查、察、问、比。查,就是排查。排查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排查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学生。察,就是观察。观察学生的衣、食、住、用、行;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问,就是询问。询问周围的同学;询问同村的学生。比,就是比较。比较同等条件的学生,找到差距,使最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

学校要做班主任的坚强的后盾,坚决杜绝人情户、关系户,让班主任守好公平的一方净土。学校要切实做好贫困生公平第二关,不能坐在办公室仅靠凭借学生的申请表以及村证明就认定其贫困,要积极主动的走访调查,走进学生所在村庄,走近学生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学校只有近距离的查看,才能了解实情,拿到真实的第一手贫困资料,才能在贫困认定上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一个贫寒学生都能得到资助,上的起学。

三、道德是维护公平的无形戒尺。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①说起道德,人们会将它与善良诚信美丽正义光荣等联系起来,是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是一个国家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是道德的驱使才建立了人类的和谐社会;是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会群众团体组织;是道德的体现,使人们自尊自重自爱;是道德的鞭策,营造人与人的生活空间。一个不懂得道德和没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虽然道德不像刀枪伤人肢体,但它也能要人性命。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

资助单位要讲动机。单纯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资助单位不能抱着功利心,利用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来获取名利,要求学生请客吃饭,写感恩信。对于原本心理自卑敏感的贫困生来说,资助单位拿着他们的贫穷做噱头,无疑是对他们的嘲讽,是他们难以承受之痛。毕竟,没有人愿意贴上“贫穷”的标签。资助单位的功利心使得他们产生自卑感,歉疚感,道德上被绑架,这样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领导要讲道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要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③不难看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一个有道修养的人,在金钱面前勿贪,在权力面前勿痴。国家助学金是资助贫寒学生有学上的通道,是贫困学生未来的希望。某些领导莫要把贪念的魔爪伸向贫困助学金。

学生要讲诚信。班主任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树立优良的品质,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每一个人的第二个身份证。对贫困生的资助是党和国家及学校对贫困生的关怀,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让学生们认真填写真实的家庭材料社会,提供真实的贫困证明,同时让那些不贫困的学生羞于开具假证明,营造资助公平的良好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要相信孩子》中说:“在影响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④贫穷让孩子们忍受了物质的困扰,有时就想像蚕茧一样包裹自己避开世人的冷眼,但是他们依然有追求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助学金就如同寒冬里的一声春雷,送来春天般的温暖。莎士比亚说过:同一个太阳照耀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希望公平的太阳照耀着每一个贫寒学生。

注:

①《赫尔巴特经典语录》

② 叶千华:《心灵夜语》,作家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

③《人民日报》,2014年03月11日 01 版

④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

《高中资助工作“怎么看怎么办”大讨论心得体会[本文共235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